直播带货将有新规
发布时间:2020-06-09
经考察调研和深入研究,中国商业联合会近期发布通知,要求由该会下属媒体购物专业会牵头起草制定《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》和《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》等两项标准。这是行业内首部全国性标准,将于7月发布执行。
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,全国电商直播**过400万场,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。“直播带货”既有电视购物的节目形式,也有网络购物的邀约信息,还有广告*的表现存在,产业链条比较复杂,网络主播、内容发布平台、产品供应企业等相关参与者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。
据介绍,通过制定实施两项标准,有利于**和规范我国直播购物和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方向,杜绝直播行业乱象、重塑行业生态,提升新零售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,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。
给下乡带来更广阔舞台
电子商务既是脱贫奔小康的机遇,也给那些下乡支援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工作的提出了新要求。
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大北山村驻村扶贫4年多,驻村高世龙和乡亲们在村里建起山野菜加工厂,借力电商平台打造的“老农夫”牌山野菜逐步打开城市销路,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近4000元。
虽然村子已脱贫,靖宇县也已“摘帽”,但高世龙和同事们的紧迫感仍在。“电商飞速发展,常常感到本领恐慌。”高世龙说,“眼前的任务,就是学会直播带货。”
如何与“网红”连麦、怎样与网友互动、什么时间段开播……高世龙努力学习。近一个月的直播,他卖出数万件干果、山野菜,还*。“很欣慰,但还得加油。”高世龙说。
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,受疫情影响,当地的重要扶贫产品百合销售受阻。直播间里,临洮县委石琳用俏皮活泼的语言,向“宝宝们”展示百合的食用方式。
直播当日,120多万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,售出百合3吨,其中七成销往三线以上城市。一场直播,让众多网友知道了临洮县这一百合主产区。“信息爆炸的时代,对基层的要求越来越高,们既要埋头苦干,更要抬头看路,把握趋势,与时俱进。”石琳说。
创新的还有工作方法。针对下乡支援的扶贫群体,吉林省把“”当成金字招牌来打造,成立“协会”,组织省内1400多名驻村“抱团”闯市场,统一推介全省贫困村产品。“市场准入要件要全,产品要好,不能砸了牌子。”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大黑山村驻村阚阅说。
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,基层们把打造品牌作为电商带动发展的抓手,当地**农产品等认证品牌已经达到296个。“我们正和网络平台合作,进一步打通销售环节,为农民增收。”莘县副县长魏晨清说。
在全国各地,电子商务的发展,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搭上了“数字快车”,也为乡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,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工作。(记者陈俊、褚晓亮、段续。参与采写:张文静、陈灏、邹明仲、王建、孟含琪、薛钦峰)
看短视频直播发展趋势 寻找优质共赢商机
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盛行已成社会企业营销新模式,展览行业顺应社会时代发展,以促进企业合作交流为己任,以打造高效的交流平台,实现三方互利共赢为目标。因此,此次博览会与时俱进,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扩大企业品牌,拓展市场渠道,接洽更多客户,获取行业信息的平台。
电”亮脱贫致富路——脱贫攻坚战中的电商故事
发布时间:2020-06-03
(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指引下——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·关切事)
日前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了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。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,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,大有可为。
如今在中国许许多多地方,在脱贫攻坚的一个个战场,记者发现:一声声卖力吆喝、一次次点击下单、一单单物流速递……电子商务正在为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,让更多群众搭上“数字快车”,摆脱贫困,步入小康。
带领贫困地区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
受疫情影响,原本**的灵芝销售受阻,一度让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党委王琳发愁不已:“灵芝是我们的扶贫**产品,卖得好不好,直接影响农民收入。”
面对疫情,黑河市快速启动“电商助农”模式,邀请乡村“网红”直播销售农产品。“直播的成绩,是一个半小时内1500多名网友下单,卖了7万多元。”王琳说。
在全国许多贫困地区,电子商务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,使得这些地区战“疫”、扶贫两不误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。
不仅能在关键时刻为农民解忧,电子商务还能帮助农产品跨越千山万水的阻隔。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,交通不便,农产品销售是个大难题。层层转运、层层贩售、层层加价……卖货成本高了,落到贫困群众口袋里的钱就变少了。电子商务让优质农产品搭上“数字快车”,“好收成”更*变成“好收入”。
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当地出产的小米、绿豆等农产品品质好、营养高,可地处偏远,卖不出好价钱。
电商,为当地脱贫奔小康插上了“翅膀”。通榆县2013年启动电商推广工作,与网络平台合作售卖农产品。在一场“葵花节”网购活动中,个大饱满的葵花盘卖到了40元一个。“以前卖给粮贩,1公斤才给10元。”农民霍亮说。
电商为农户带来了“真金白银”。通榆县在电商平台上统一地理标识,集中打造杂粮品牌。全县目前有近2000家网店,邮政、淘宝等企业在当地设置物流集散点,把杂粮卖到了全国。数据显示,当地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1.8%下降至0.075%。
甘肃省陇南市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,核桃、油橄榄、花椒等农产品是陇南珍贵的“名片”。当地千方百计发展电商,形成了网店、产业、创业、就业、入股、众筹“六路带动”的扶贫机制。2019年,电商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达840元。
城里人买不到,山里人卖不出——电子商务帮众多贫困地区打破这一“魔咒”。“电商,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。”陇南市委孙雪涛说。